慧聪LED屏网报道
前言:2017年的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,在延续了连续数年高涨人气的同时,也迎来了更多的变数和挑战。既有技术层面的持续性创新托底,也有竞争格局层面的加速洗牌。投影时代网总结了2017年行业发展的八个趋势,与业界共享。 趋势一: ◎“小”不再是行业竞争唯一标准 从年初的广州国际广告标识及LED展览会(ISLE2017)到InfoCommChina2017大展,再到下半年的上海国际LED展,不难发现,小间距LED屏企的关注焦点不再一味追逐更小像素间距。尽管今年有多家行业巨头推出P1.0以下产品,但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而言,焦点被更多地放置在对产品成熟性、可用性、创意性的转变。 换句话说,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标准,“小”不再是唯一。出现这样的局面,与小间距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不无关系。众所周知,小间距要做到P1.0以下的商业化应用,需要突破诸多难点,比如良品率与成本的平衡,成本与需求的平衡等等。这种种对于企业的资本、研发、产能、品控、运营、渠道、服务等实力无一不是巨大的考验。因此,像素间距越小,所能参与其中的“玩家”数量就越少,也是情理之中的。 ◎新技术涌现,核心在封装 与此同时,我们也看到了,一些厂商从底层封装开始谋求新的变化,最突出的不外乎COB封装小间距屏的涌现。目前包括威创、希达、雷曼,以及三星和索尼等在内的屏企已有相应产品推出,并已有一定数量的应用案例积累。 其实,新型封装形式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被看做是对“小”的另一种追求方式。众所周知,目前小间距LED行业主流的SMD表贴工艺在P1.0以下就面临着工艺难度、成本、坏点率陡然增高的难题。而COB这种将LED晶元直接封装在电路板上的集约化封装方式,则在微间距领域的工艺难度、成本、品控方面更具看点。 事实上,包括即将商用的mini-LED以及尚处于研发阶段的micro-LED在内,未来的新型显示技术多半可以归结于LED半导体发光技术的竞争,而这种竞争的焦点或者瓶颈,又多半集中在如何提高晶元光效、减小晶元尺寸,以及集成度更高的晶元级封装等问题上。由此推断,未来小间距LED行业竞争的焦点,将逐渐从下游整屏逐渐上移,其中封装环节将是重中之重。 ◎行业格局面临洗牌 如果说过去小间距LED行业的变化多集中在行业内部的“微创新”,或者说,竞争格局基本锁定。那么,2017年的诸多变化,特别是COB的崛起,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路线之争,将很有可能撼动当前的竞争格局。 首先是一场“中外之争”,以往持保守态度而落后于中国品牌的外资显示巨头们,显然希望借助新型显示技术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如索尼大力推广其CLED黑彩晶显示技术,三星也在大力推广其小间距LED影院放映技术。这些巨头在显示行业基础、品牌基础、全球推广渠道基础等方面更具优势,显然需要国内品牌加以警惕。 另一方面,国内品牌之间势必也将拉开一场“内斗”。当前行业领跑的巨头无一例外地均是SMD路线的坚定支持者,而COB的支持者们,是否也会抓住这一技术分化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,也颇为值得关注。当然,无论技术路线如何选择,企业竞争最终还是会落到以品质和服务为基础构建的品牌竞争上来。因此,即便面临一些新的变化,品牌格局也不会出现“换血”式的波动。 小间距led显示屏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趋势二:小间距led显示屏积极拥抱新兴技术 ◎“黑科技”频繁亮相 随着LED显示应用的日渐深入,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。另一方面,用户应用方式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变化趋势。种种因素驱使下,小间距led显示屏开始不断与新兴技术抛出橄榄枝,呈现出诸多“跨界”融合的精彩尝试。 如上海三思将经典小间距LED产品与当前行业最热门的VR虚拟现实应用进行了融合。InfoCommChina期间展出的P1.6VT系列支持一键2D/3D无缝切换。更将3D效果与VR2.0技术相结合,利用动作捕捉技术,使用户无需戴上头盔就能获得裸眼立体成像效果与更好的沉浸感。保障了在极大视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实现极致仿真体验。未来在高端商务、VR教育、VR医疗、VR军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 其推出的第一人称视角显示技术可将2D画面转为3D,令用户坐在室内进行遥控就能够获得户外“身临其境”的视觉体验。通过无人机实地侦察,借助“远距离无线图传技术”,将数据实时反馈到指挥中心led显示屏上,地面各项信息(如地形地貌)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屏幕上,实景3D立体化效果非常强,可满足远程军事演练、远程医疗手术、航拍等运用。 利亚德集团公司德火新媒体则展出的AR沉浸式全景仿真系统以独创的多屏三维缝合技术为基础,结合三维实时PBR渲染、红外动作捕捉定位、虚拟植入等技术,刷新了用户观看体验。MR混合现实拍摄通过独创的实时合成技术,将VR独享内容与观众共享,将人物所处环境及所做动作展现在观众面前。360°全景拍摄直播使用360度全景相机通过独创的实时三维缝合技术,实现新闻播报、娱乐节目、赛事全景等播出,并在全景视频中加入虚拟植入、在线包装效果,观众可以选择上下左右任意角度观看,还可以看到比现场更炫酷的虚拟内容,提供更逼真的沉浸感和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体验。 诸如此类小间距LED显示与其他前沿科技跨界融合的案例,不胜枚举。 ◎“黑科技”背后的创新驱动力量 责任编辑:陈亚洁
免责声明: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>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
+ 更多百强企业媒体关注榜
1
主营:LED显示屏 LED照明
2
主营:LED显示屏
3
主营:LED显示屏
4
主营:LED显示屏
5
主营:LED显示屏
6
主营:LED显示屏
7
主营:户外LED显示屏
8
主营:LED显示屏
9
主营:LED控制卡、LED控制系统
10
主营:LED显示屏控制系统
+ 更多每月话题人物
+ 更多热点聚焦
+ 更多产业研报
行业聚焦|除了深圳 这几座城市LED产业的.. |
业内资讯|【干货】来!扒一扒LED的发展史 |
行业聚焦|探究国星光电2015业绩逆流而上.. |
业内资讯|“供给侧改革”指引LED行业发展.. |
业内资讯|LED显示屏企业联诚发正式申请新.. |
业内资讯|LED上市企业的2015全年财务情况.. |